綠軍傷了塔圖姆,拆了內線,送走了朱哥,要恢復元氣不是一朝一夕。步行者傷了哈利伯頓,特納被挖,下個賽季也絕難維持水平。尼克斯陣容有些調整,談不上多大升級。雄鹿還在堅持,字母往下一個大斷層,特納往下又是一個斷層。魔術有機會異軍突起,突起成啥樣還得看核心團隊的成長。至于費城,賭他們抽象或許比觸底反彈的贏面更大。
騎士倒也沒什么補強。放走杰羅姆引入大球,可能因后場高度提升,拔高了整體防守上限,但大球進攻開發(fā)明顯不如杰羅姆,比真空實力還是后者更強。只是在東部整體競爭力下滑的背景下,輪換變動帶來的影響或許是騎士能承受的。另外,騎士的核心之一莫布利仍處于上升期,隔壁尼克斯沒有這種潛在的增量。換句話說,如果騎士現(xiàn)在紙面沒有比隔壁差,成長性加持下,他們比隔壁還更有想象空間一些。業(yè)績也普遍看好騎士維持東部第一的戰(zhàn)績。
騎士想要的,當然也不止是常規(guī)賽戰(zhàn)績。米切爾職業(yè)生涯沒有缺席過季后賽,也沒有打入過分區(qū)決賽,尋求突破的決心不需要懷疑。即使只是從他這里考慮,如此機會下,2026年東決沒有騎士好像也說不過去。
穩(wěn)了嗎?
我們還是多一份謹慎,先盤一盤騎士的隱患在哪。
回顧一下,24-25賽季的騎士是怎么一躍成為東部第一的。以下關鍵變化應該被提及:
教練更換。阿特金森替換比克,為騎士帶來了更快節(jié)奏的進攻。騎士一改便秘的老印象,晉升為常規(guī)賽進攻效率聯(lián)盟第1。不過,活塞的表現(xiàn)證明了,比克起碼不是一個糟糕的教練,這一項變動的影響不能被過度夸大;
更加健康的陣容。24-25賽季,米切爾、加蘭、莫布利、阿倫出戰(zhàn)均超過了70場,遠遠好于總是湊不齊頭部4人的23-24賽季;
球員水平進步較大。莫布利去到了一個新級別,成為了真正意義的球星。加蘭狀態(tài)好于去年。杰羅姆全面爆發(fā),成為騎士銜接段大腿,是雙塔、雙槍之外重要的火力支撐。
以及,米切爾依舊很厲害。
我們把騎士變強的理由回顧后,不難看出25-26賽季存在的隱患。杰羅姆出走是不能輕描淡寫忽略掉的變數(shù),即使不去考慮大球潛在的傷病風險,在提供常規(guī)賽火力延續(xù)性上,杰羅姆也很難被完全替代。另外,復制一個核心全健康的賽季也絕非易事,米切爾和加蘭更常見的常規(guī)賽出場數(shù)一般不超過70,這會放大后場開發(fā)手出走的影響。
從騎士自身的角度看,新賽季依舊充滿了挑戰(zhàn)。當然,季后賽對延續(xù)性的要求會低于常規(guī)賽,只要騎士能以完整陣容進入季后賽,失去杰羅姆的影響似乎就變小了。尷尬的是,常規(guī)賽相對健康的24-25賽季,騎士卻未能在系列賽面對步行者時保持完整,這留下了“完全體騎士能否打贏步行者”的疑問,也讓我們失去了一次高水平舞臺上觀察這支騎士極限戰(zhàn)力的機會。相應的,對那些固有問題也就無法消除警報。
騎士擁有DPOY莫布利,但24-25賽季常規(guī)賽防守效率只排在了聯(lián)盟第8,這不錯,但沒有好于過去三個賽季。阿特金森的風格與用人傾向更偏進攻是一方面,騎士回避不了的兩個老生常談的陣容瑕疵是另一方面。
第一個,誰是騎士3號位的答案?
騎士送走了奧科羅,3號位上沒必要再陷入為了領防用不用偽3D的煩惱,這不代表他們3號位就有了唯一解。斯特魯斯是個好球員,他在騎士的表現(xiàn)超過預期,是少有的換了環(huán)境依舊堅挺的熱火出品。投射不談,他的出球、暴扣也很精彩,但扮演頂級球隊第一領防人依舊只能是權宜之計,這跟騎士所處的競爭級別不符。
亨特是直覺上的正確答案,因為體型是對的,他是正派鋒線。但亨特的真實防守實力跟標準3D前鋒體型并不匹配,他擁有不符合人設的斷冒籃板數(shù)據(jù),犯規(guī)也不算少。如果讓亨特幫加蘭和米切爾接管后場,亨特還顯得不夠快,那么在對手第一攻擊點是后衛(wèi)的場合,亨特就未必合適。
鮑爾比杰羅姆更適合在三后衛(wèi)陣容里扮演一個綠葉角色。跟加蘭、米切爾同時出戰(zhàn),杰羅姆的主攻優(yōu)勢會被稀釋,鮑爾的3D與發(fā)牌屬性則被凸顯。鮑爾的體型讓他有能力向上搖擺,協(xié)防貢獻也要遠遠超過前面那哥倆。只是,你無法想象鮑爾長期頂在3號位,他跟米切爾、加蘭在銜接段搭檔或許很和諧,三人一直用并不現(xiàn)實。
還有個梅麗爾,射手。騎士現(xiàn)在外線火力要遠遠好于23年季后賽跟尼克斯對著便秘的時候了。但硬度方面,直觀看過去,好像還不如過去。
我會期待阿特金森展現(xiàn)魔法般的用人,把一堆后衛(wèi)、射手的陣容盤活是他的強項。斯特魯斯頂開場,銜接段鮑爾&亨特、斯特魯斯&亨特、鮑爾&斯特魯斯,再穿插梅麗爾,多種組合貫穿側翼,再根據(jù)對手特點,收官時選擇最合適的一張牌,這么玩是否能充分揚長避短?也許是可行的。只是,一旦聊到教練根據(jù)對手特點靈活用人,真正能交出高完成度答卷的沒幾個。
說真的,這方面反而是各位天天噴的科爾相對不錯。阿特金森可能也還行。
第二個,騎士后場還是雙小后衛(wèi)。
關于騎士雙塔搭不搭的爭議越來越少。莫布利進化了一些,三分有提升,有優(yōu)秀的終結和一些持球懲罰,配合騎士進化的體系,他在4號位的進攻觀感好了很多。雙塔覆蓋48分鐘的防守托底對騎士也依舊至關重要。
但雙后衛(wèi)的問題沒有消除。常規(guī)賽對凱爾特人,騎士用不適合換防的陣容堅持換防,竟然隱隱有扛住的意思,但這個成績需要季后賽的檢驗。可對騎士水平唯一有參考價值的季后賽第二輪,加蘭只打了3場,身體情況還一般。他在場時,步行者進攻效率高達130.1,怎一個慘。這倒也不能都怪加蘭,步行者錯位進攻能力太強,騎士防守全方位挨打,阿倫這樣平時看機動性不錯的中鋒也一樣被軍訓。
防守也罷。關鍵還是,加蘭要證明,在騎士有米切爾的情況下,他在季后賽高端局的意義是什么?過去兩個賽季,加蘭在騎士出局的系列賽分別打出了49.4%和47.6%的真實命中率,場均得分為16.8分和14分,這不是第二進攻點應該交出的成績單。
米切爾生涯始終面對著讓人腦血栓的陣容搭配問題。在東西部兩支球隊,他都交出過分區(qū)戰(zhàn)績第一的球隊成績,每一次都止步季后賽次輪。他在季后賽瘋狂飆分,卻會陷入“如果米切爾的球隊遇到了必須米切爾瘋狂得分才能解決的問題,他們就解決不了問題”的奇怪悖論里。
悖論的背景是球隊的陣容。爵士和騎士都有過雙內線沒射程的配置,也都有不擺雙塔或者沒有雙塔的時候,4號位缺少高度合格輪換的情況。1號位是超小后衛(wèi)無領防價值不陌生,3號位其實是個射手但會接管領防也不陌生。除了盧比奧,米切爾似乎沒怎么搭檔過綜合水平過關還能防守的1-3號位(甚至4號位)搭檔?
米切爾遇不到合適的外線搭檔,這有運氣問題,也有自身的問題。說白了,假如米切爾能打控衛(wèi),或者他1米98,這會好受很多。矮個2號位在陣容搭配上有天然局限,這是米切爾作為頂級巨星的一個瑕疵。如果你據(jù)此認為米切爾弱于愛德華茲,也確實講得出理由。
但我還是把米切爾放在了一陣級,這也尊重了他本賽季是一陣成員的事實。對步行者的系列賽,米切爾叕一次孤膽英雄了。這一回不比過去的狂飆三分,他外線手感稀爛,但體能和殺傷力在線,系列賽場均14.2次罰球,有兩場比賽21次罰球。他不是那種“技術性倒地”要哨的類型,Just干的觀感依舊很強烈。得承認,出局系列賽掄冒煙這條賽道上,米切爾絕對稱得上現(xiàn)役T0。但球星一直沒有過硬的團隊成績支撐,出局系列賽掄冒煙很可能會被解讀為黑點。
如果米切爾能打入總決賽,球迷對他的評價會高很多,起碼喊出“米球王”這個稱號的時候會更誠心一些。可惜的是,米切爾始終是一個站在中心舞臺邊緣的強者。他很強,沒強到被無可爭議地認可。他的絕對天賦征服不了天賦控,他的打法也無法讓球迷獲得智力優(yōu)越感。但像他這樣可以持續(xù)七進七出的球員并不多,他侵入籃下的終結腳步與手段在不斷進化,硬朗又不失細膩。他需要的只是個人進化與球隊成績進化的同頻。
25-26賽季是個機會,說是米切爾職業(yè)生涯迄今最好的機會也不過分。如果是擊敗老對手布朗森登頂東部,那更是一把梭哈翻盤。
我挺想看這個劇本。